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,传统食堂正经历一场从“经验管理”到“数据驱动”的蜕变。伊的家多多28餐厅以“智慧食安”为核心,通过打造智慧食安驾驶舱,实现前厅自助化体验与后厨数字化监管的深度融合,不仅重构了食客与美食的互动方式,更以科技力量赋能食品安全管理的新生态。这场始于餐桌、深入后厨的变革,不仅让“吃得好”成为日常,更让“吃得安”触手可及。
一、智慧食安驾驶舱,全链路守护“舌尖安全”
伊的家多多28餐厅精心构建智慧食安驾驶舱,实现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多板块统一管控,并以直观的数据化形式呈现,确保食安追溯至源头,责任精准落实到人。
在后厨出入监管、用电安全监管、食堂设施设备安全公示、就餐环境监管、餐饮具消毒记录以及食品检测留样记录等方面,餐厅做到全面信息公示。就餐区的电子大屏实时展示这些模块信息,将食堂运营从幕后推向台前,食客可实时了解餐厅运营状况,信任感油然而生,同时也鼓励食客参与监督,形成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。
餐厅依托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、智能物流硬件、数据治理技术手段,打造智能人脸晨检门禁、智能 AI 留样秤、智能留样柜、离人监管预警、主食仓库物联中控屏等一系列后厨智能设备。屏幕接入本地明厨亮灶画面,后厨动态一目了然,全流程记录规范后厨运作,让食品生产加工过程可视、可感、可知。
1、可视化监管:后厨“透明化”的三大利器
l AI巡检无死角:智能摄像头结合行为识别算法,实时监测厨师操作规范,未戴手套、生熟交叉等违规行为即时预警;
l 动态数据看板:电子大屏公示食材溯源、消毒记录、留样检测等20+指标,食客扫码即可查看菜品“从农田到餐桌”的全生命周期;
l 明厨亮灶直播:后厨画面接入总部食安监管平台,并开放在餐厅大堂,形成“企业+用户”共治。
2、智能硬件矩阵:风险防控的“科技哨兵”
l 智能晨检系统:员工刷脸测温、核验健康证明后准入,异常数据自动推送至食安管理员终端;
l 物联中控中枢:主食仓库温湿度、冷库运行状态等数据实时上传,异常波动触发分级预警(如:温度超标自动开启备用制冷);
l AI留样秤:自动记录菜品克重、保存条件,追溯精度达0.1克,确保48小时留样合规率100%。
二、从“人工打餐”到“智慧自助”,重塑用户体验
伊的家多多28餐厅深知,除了保障食品安全以外,为员工营造优质就餐环境、提供便捷体验与营养菜品至关重要。为此,餐厅引入前沿智能设备与数字化系统软件,借助大数据实现智能管理运营,为高效运营赋能。
1、自由选择:让味蕾与需求精准匹配
传统食堂的“一勺定分量”模式常导致“想吃不敢多拿”的尴尬。伊的家多多28引入自助称重设备与数字化结算系统,让食客化身“餐饮规划师”。
场景化体验:20余种菜品按口味、营养分区陈列,蛋白质、膳食纤维、碳水比例一目了然,支持健身减脂、均衡膳食等个性化需求。
数据驱动优化:系统实时统计菜品点击率与剩菜率,厨师团队动态调整菜单,周更新频率提升30%,菜品满意度提高45%。
2、降本增效:人力与浪费的“双降”革命
效率跃升:自助设备替代6名打餐员,结算环节压缩至3秒/人,高峰期排队时间缩短60%;
浪费狙击战:按克计费的“光盘激励”机制使餐余垃圾减少58%,年节约粮食约12吨,直接降低食材成本18%。
三、技术赋能:数据中台驱动食安管理闭环
全域数据打通:从“信息孤岛”到“一盘棋”,通过物联网、AIoT技术整合后厨设备、供应链、用户消费等多源数据,构建食安管理数字孪生体。
通过动态优化算法,根据就餐人数、天气等因素自动调整备餐量,食材周转率提升25%,过期损耗率趋近于零。
用户体验升级:从“被动信任”到“主动参与”。用户可以通过食安互动小程序,上传菜品照片参与“大众评审”,评选“最受欢迎菜品”,或者建议上新菜品;另外,用户绑定就餐卡后,系统自动生成周饮食分析报告,针对高血压、糖尿病等人群提供膳食改善建议。
智慧食堂不仅是技术的升级,更是管理理念的革新。伊的家多多28餐厅通过数据透明化、流程标准化、参与全民化,让“吃得安心”从口号变为可感知的日常。通过科技赋能,实现了降本增效、透明监管、提升体验的多重目标。